警惕!诺如病毒感染进入高发季,当心病从口入!
2023-11-14 10:55:21 浏览次数:75次
近日,多地疾控部门提醒: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泻,已进入发病高峰期,学校的集体生活极易引起诺如病毒的大面积传染。如何防治?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诺如病毒胃肠炎全年均可发生,一般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人群普遍易感。该病毒具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感染剂量低的特点,因此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它不止容易传染给孩子,抵抗力较差的成年人也不能幸免,一旦感染诺如病毒就会腹泻、呕吐、发烧等,最主要是诺如病毒没有特效药。
人体感染诺如病毒后产生的免疫保护持续时间短,因此同一个人可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型别的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如何传播?
诺如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诺如病毒胃肠炎患者的粪便和呕吐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处置不当很容易造成感染。常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及餐馆等处引起集体暴发。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摄入患者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者摄入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都可能感染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主要症状有哪些?
诺如病毒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
诺如病毒胃肠炎一般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
但对于婴幼儿、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诺如病毒胃肠炎可导致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
诺如病毒胃肠炎应如何治疗?
诺如病毒胃肠炎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多数患者发病后症状轻,无需治疗,休息2至3天即可康复,可口服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呕吐和腹泻消耗的水分。对于婴幼儿、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如因频繁呕吐或腹泻,出现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目前,针对诺如病毒特异的抗病毒药和疫苗,其预防控制主要采用非药物性预防措施。诺如病毒感染后产生的抗体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所以极易出现反复感染。
首先是是饭前、便后勤洗手。勤洗手是预防诺如病毒腹泻的重要和有效措施,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7步洗手法仔细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清洗30秒。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酒精、含酒精类的消毒纸巾和免洗洗手液不能杀灭诺如病毒,不能代替洗手。
其次是不生食。不喝生水、要喝开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食物要烧熟煮透,尤其是容易含有诺如病毒的食品(如贝类等海鲜类食品、贴地生长的蔬果等)更要烧熟煮透或仔细清洗。
托育机构和学校如何预防诺如病毒?
1.物资储备。 日常储备一定量的清洁、消毒和个人防护用品。每间教室可以配备一定数量的呕吐袋或塑料袋,以防学生呕吐污染环境。
2.制度完善。 学校、托幼机构应制定传染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切实落实教师员工晨午检和因病缺课/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等制度。
3.清洁消毒。 学校/托幼机构应配备充足的消毒物资及个人防护物资,定期对校区/园区公共场所(如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卫生间等),重点部位(如门把手、楼梯扶手、水龙头、便器按钮、电梯按钮、上下床扶手等)进行通风换气、清洁及消毒。
4.及时隔离患病人员。 有学生/儿童呕吐时,授课老师应立即疏散其他人员,并向校医/园医汇报,配合校医/园医及保洁人员规范处理呕吐物,同时将发病学生/儿童单独隔离,及时就医或回家休息。患者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方可复课。食品加工者、护工、幼儿园保育员等从事服务类工作的患者,必须症状消失3天且连续2次诺如病毒检测阴性后,再返回工作岗位。
5.食品安全。 食堂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部门的要求进行管理,注意生熟分开,搞好食堂内外环境的消毒和清洁卫生;食堂员工及小卖部工作人员在加工处理食物时要戴口罩、戴手套,处理食物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厨房用具,出现消化道症状要暂时调离工作岗位;食物务必煮熟煮透。
加强厨工、保育员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托幼机构和学校对厨工、保育员健康状况监测,出现腹泻、呕吐、恶心等肠道传染病相关症状时,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医,杜绝带病上班。制作食物和配餐过程中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
6.饮水安全。 维护好用水管网;使用桶装水要找正规单位供应,定期对饮水机进行清洗消毒,水应烧开后饮用。
7.健康宣教。 做好诺如病毒感染的健康教育工作,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倡导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利用多种方式开展诺如病毒感染防控知识的宣传。
8.及时报告疫情。校医/园医应在疫情发生后应及时向所属疾控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电话报告疫情,并根据专业人员的指导开展进一步的数据报送、病例管理等工作。
病人呕吐物、粪便如何消毒?
1.酒精对诺如病毒无效
2.含氯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最有效
3.用纱布、抹布等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5000mg/L(毫克/升)~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净。
4.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或至含有效氯50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后处理。
5.厕所马桶可倒入足量的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分钟以上。
6.清洁中使用的拖把、抹布等工具,盛放污染物的容器都必须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彻底冲洗,才可再次使用。
7.集体单位打扫厕所和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
8.在处理患病儿童的呕吐物和粪便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除了“诺如病毒”,以下这些传染病也要警惕!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约3至7年会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
引起肺炎的病原体一般都有季节发病的情况,支原体肺炎近2年尤其今年在我国一些区域流行,有少数家庭或者班级聚集发病情况。今年和往年相比,我国的支原体肺炎也出现了低龄化的特点,一些3岁以下的儿童也有发病。
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何症状?
肺炎支原体感染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较为剧烈的刺激性干咳,白天晚上都咳;发烧以低烧居多,少部分患儿高烧,持续高烧常预示病情重;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
支原体肺炎怎么预防?
目前,支原体肺炎没有针对性的疫苗来预防,所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1.遵守呼吸道礼仪:
日常咳嗽或打喷嚏时,应该用纸巾掩住口鼻,然后把用过的纸巾丢弃在带盖的垃圾桶里;如果没有纸巾,可用上袖或肘部遮挡后再咳嗽或打喷嚏,而不是用手遮挡。
2.做好手卫生:
严格洗手,保持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手。如果没有肥皂(洗手液)和水,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擦拭双手。
3.保持空气流通:
居家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
流感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如何预防流感?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包括:勤洗手;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出现流感症状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相互接触,尤其是家中有老人与慢性病患者时。当家长带有流感症状的患儿去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学校等集体单位中出现流感样病例时,患者应居家休息,减少疾病传播,与流感患者在同一密闭空间时,应打开窗户,保持通风。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
得了手足口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是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绝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一周左右可以自愈,少数患者会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个别重症患者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及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食具、奶具、玩具、床上用品等传播。
家长和孩子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目前还没有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做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个人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太阳。
特别要注意的是:家长及看护人员在接触儿童、换尿布、处理儿童粪便后要洗手;奶瓶、餐饮具使用前要消毒;玩具要经常消毒,最好每周一次;家长平时还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晟丰餐饮温馨提醒: